[ 綠葉數位影像工作室. ]

TOP / 服務內容 / 影像作品 / 技術文件

Page: [080725] 影像分析的自我反思 - 其之三

[080407]

這段對話想想其實牽涉到蠻多東西的

作為拍攝者的我
以及被攝者的對象
兩者間的關係

powerslide是比較極端的. 強烈主張自我. 所以他的影像中充滿了自己的意念.
http://www.wretch.cc/blog/powerslide

吳毅平的貓
http://www.wuyiping.com/bw.htm
則是將拍攝者自身. 與被攝者的貓. 放在對等互敬的地位上
所以有一部分是拍攝者想看到的貓的真實.
一部分則是貓所表現的貓的真實.

cypherone的超景深世界. 卻又屬於另一種微妙的狀況
http://www.flickr.com/photos/cypherone/sets/72157604295038696/

這個超景深的特殊世界. 是必須要有拍攝者自己有動機的選擇. 才會被選擇的
並不是人人都想的到. 或是有興趣
這個世界是必須要透過拍攝者主動選擇才能進來的

但是進來以後. 目前卻只看到這個世界.
而不見他自身的存在

他只是為了要進入這個世界. 進入這個世界本身就是目的.

這個世界不屬於我. 這世界的星辰雲雨不為我運行. 其間的眾生萬物也不為我而聚集
我是渺小的. 我僅僅是置身在其中
如果我進入這個世界之後. 一直都在拍蟲(假設)的話
"我在拍蟲"這件事情
會間接地反映了拍攝者自身的存在

就像到美國. 美國雖然很大. 但是他只去紐約這樣
cypherone則是到了美國. 再來可能朝不一定哪個方向去.
不是為了去紐約
也不是為了去舊金山
也不是為了去芝加哥
只要是置身在美國就可以了

-

[080409]

人與人的距離. 會顯示出兩人之間的關係親密程度.

同樣的
人與物的距離. 也會顯示出人與物之間的親密程度

這種親./疏.的關係. 觀者都會確實感覺的出來.

拍攝者與影像中的物體距離. 就會顯示出拍攝者怎麼看待被攝物. 是親密. 還是疏離.

DSC00966SP

(這裡的距離並不完全是物理上的距離. 比較接近情感上的距離)

-

[080422]

與被攝者的距離
對被攝者的視點高度.
都會顯示出拍攝者與被攝者的關係. 親疏程度

不分人或物.

這點和游本寬的台灣圍牆結論相似 > "高度. 暗示其內之人對所處環境的心態"

擁有選擇的能力時
他重視樹. 尊重自然. 樹就會長的比房子還高

他重視自己. 以自己的成就為傲. 房子就會蓋的比樹還高

-

[080424]

世界有無限可能. 眾生百相. 無限寬廣.
端看你怎麼看.

如果你相信它存在. 它就會被你看見

如果你相信它可行. 它就可以辦的到

反之
如果你不相信它存在. 則即使它已經在你面前. 你依然看不見它的存在

2.
只要你相信. 你就看的見
好像魔法世界一樣奇妙

只要你相信影像可以傳遞感情. 它就可以傳遞感情

只要你相信影像可以感動別人. 它就可以感動別人

3.
沈昭良在玉蘭裡也說了.
他從事紀實攝影. 最根本的動機就是為了感動自己

Eugene Smith在拍攝水銀公害事件的時候
面對智子和母親這一幕
感動震撼到幾乎無法按下快門

一張影像所反映之無可否認的真實力量. 足以改變一個國家. 改變全世界. 這不就是紀實攝影的價值嗎?

沒錯
就如沈昭良前輩所說的
它是一種信仰

明知道感動自己的影像不一定可以感動所有人. 但是我堅信我一定可以感動到某些人
如果沒有這種感動
沒有這種堅持
就不會有紀實攝影

而前人已經開闢了紀實攝影這一條大道. 在這條路上. 影像可以發揮絕大的力量

-

[080428]

回想起來. 對於鏡頭視角的掌握. 也有相似的演變過程

我現在的拍攝做法是
全部先用眼睛觀察. 觀察確定了主體的大小. 構圖. 視點高度. 相距距離
最後才拿出相機拍攝

這是剛剛與某人msn聊到
它的秘密武器有著超高放大倍率
事實上1:1之下的畫面. 我平常光用肉眼觀察已經不容易取的到景了
何況是超過
那是一個我不曾見過的世界

面對這樣的世界. 如果不拿相機先拍過. 我根本無法用眼睛看出影像內容會長什麼樣子

這就回到我初接觸攝影的回憶了
其實也沒多遠
就是2007年六月左右去青山瀑布那次.

DSC00233SP

起碼在那個時候. 我還沒有這種"預視"的能力. 尤其是與平常視覺經驗差距頗大的超廣角鏡頭.
若不用相機先拍一張. 我不知道拍出來會長什麼樣子
所以經常為了一個構圖前後修正了七八次
滿頭大汗

但是不知從幾時開始. 這已經不是問題了.
當我已經很熟悉這顆鏡頭會把眼前的景物拍成什麼樣子之後.
直接用眼睛觀察. 便可大略知道拍出來的影像最終結果.

當然. 要使用哪顆鏡頭. 站多遠的距離. 用多高的視點. 多少光圈快門. 這些都在眼睛觀察的階段就全都決定好了.

相機拿出來的時候. 僅僅是在拍攝位置上作微調定位而已.

-

這就是視覺經驗的累積.

我會去分析紀錄這樣的差異在哪裡.
不過也有些人....雖然不能明白說出差異在哪裡
但是憑著豐厚的拍攝和觀看經驗. 例如色相/彩度不對. 或是視點高度不對. 他也能感覺的出來有差.

視覺經驗的敏銳度. 和拍攝實力. 通常是正相關

-

[080501]

前一張是去年10/25拍的

承德路市民大道口. 舊台汽客運

後一張是今年4/27拍的

承德路台汽舊站

剛好隔半年
同一張. 同一位置重拍. 相較過去. 構圖和對比都有微妙的改變

以前
我強調高銳度. 高對比.
影像確實很強烈. 但卻過於強烈. 帶有刺和衝突. 令人不容易持續觀看

因為這個題材本來就是紀錄城市變遷. 突顯古今對比
其實....過高的對比和過強烈的銳化. 對這個題材而言是不需要的.
甚至是有害無益的

今年春天一連串的花卉攝影練習. 確實沖淡了我原本強烈不安的情緒衝擊

-

以前. 我一直希望影像能盡量塞進更多的意義. 更多的互動
我急切地想讓自己的照片更有意義.

無意間. 總是想把整張影像填的滿滿

所以之前拍的這張. 後面的大樓我只把重心放在京站兩字.
大樓頂就切掉了.

整個畫面變的擁擠. 侷促. 我卻也沒感覺

其實這個問題到後來我也慢慢發現. 我的照片太擁擠. 元素擠在不充裕的空間裡. 缺乏一個令人可以喘息的空間

反過來說
其實. 我這就是把我自己逼到快要沒有喘息的空間
畫面被壓迫. 擁擠. 我卻沒有感覺

因為那時我已經習於被壓迫. 我自己就在壓迫自己. 當然沒感覺影像原來不斷在傳達壓迫感....
(其實我一直都是這樣的個性....在夜貓. 在億華. 在工地. 一直都是.
我是會為了我認同的某些價值. 就把自己豁出去的那種人)

因為我急切地想追求些什麼. 想追求一個可以肯定自我存在意義的事物
一個足夠強大到可以重新建立我自信的事物

當時
我找到了方向
我正在全力向前衝. 看看自己可以衝到什麼地方
所以我已經有了方向並且也在努力. 但是還沒有累積到足夠的成果.
還見不到目標.

而現在. 我已經知道我大概走到什麼程度了.
我知道能夠抵達這個程度的人已經不多.
我一定會繼續走下去. 但現在已經無須強逼使自己去急切地追求.
我的成績已經足以肯定我自身

-

摘自"林泉高致集"

凡經營下筆,必合天地。
何謂天地?
謂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間方立意定景。
見世之初學;,据案把筆下去,率爾立意,触情塗抹,滿幅看之,填塞人目,已令人意不快,那得取賞于瀟洒,見情于高大哉!
滿幅看之. 填塞人目. 已令人意不快
所以. 上留天. 下留地. 中間立意定景. 方得取賞於瀟灑. 見情於高大

當時. 我的心情既談不上瀟灑. 也談不上高大
現在. 總算有點眉目了.

-

然後. 把自己加入畫面. 是其中最大的不同點之一.
這使這張影像的目的從根本上改變了

本來是兩個景物間的互動. 為我所擁有.
變成兩個景物與我三者的交互聯繫

我在畫面裡的位置. 大小. 對比. 姿態. 都有我想傳達的意義在. 都是刻意安排的
要站的位置和姿勢. 都是拍攝前已經決定好的.
夾克也是故意穿黑的.

我要進入畫面.
但是目的不在強調我自身的存在. 不聲張. 不強調.

而是希望我能加入影像. 成為影像的一部分. 一小部分. 次要的一部分

景物就會從原本的"拍攝-擁有"的單向消費權力關係
變成"參與-拍攝-共有"的對等共存權力關係

這是我想表達的.

同時
也是我拍攝這些題材時. 所抱持的心情寫照.

對於自己熟悉的景物消逝. 我是抱著崇敬的態度在觀看的

就像是以注目禮目送好友的離去一般

-

2008 copyright by 文包. 本網頁所使用之文字與圖片皆屬原作者所有. 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