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葉數位影像工作室. ]

TOP / 服務內容 / 影像作品 / 技術文件

Page: [090124] 影像分析的自我反思 -其之4.5

1.

2008年7月. 我決定以"空間的和諧"為新的長期經營主題.
開始持續找尋拍攝場景

建築物. 代表人的意念. 代表人本身

樹. 則是大自然的代表.

所以基本上
我想找尋的是"有樹的空間". "有綠意的空間".

而且氣氛要是寧靜的. 舒適的. 安詳的. 一眼看上去就要覺得很舒服. 這樣才有意義

影像背後的論述. 必須與影像本身的力量和情緒一至才行
不然論述就變成空談. 沒有意義

DSC00918SPa

-

2.
當我決定要以"空間的和諧"為長期主題之後
回頭翻以前拍的作品
以前拍的影像. 影像裡面所帶的意念. 情緒. 居然也吻合現在所設定的條件

拍的時候. 當然並不懂這些
也沒想那麼多
就是覺得有個fu就拍了.

但是就一直覺得很不錯. 很滿意. 雖然不知原因為何.
反正就成了最滿意的作品
一直保留下來

裡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這張. 記得是08年的6月拍的

081122-03

這張拍的時候. 最主要是為了晨曦與藍天的色彩. (所以是用RVP底片拍的)

然後一邊騎車. 一邊注意有沒有合適的地面景物剪影. 想套用到構圖裡當陪襯.
反正目標就是拍天空
騎到這個路口. 一看. 左邊房屋的線條. 覺得ok.
做個點測光.
確定房屋的窗戶可以拍進暗部
架起腳架就拍了兩張

其中一張是拍到紅燈. 一張則拍到綠燈
我用了綠燈這一張

一直到決定"空間的和諧"這個展覽要準備的時候. 想要找"有樹的景色"
回去翻到這張. 才注意到右邊的剪影原來也是樹.

當初拍的時候. 有注意到右邊剪影是樹嗎? 老實說是沒什麼印象....orz

但就算當時. 沒有刻意要把樹的剪影拍進來
起碼也沒有想刻意把樹影給去掉.
它就留了下來

進了構圖

然後進了構圖以後. 事後選片. 也沒有因為樹影就把這張作品刪去
反而對這張很滿意

這就表示了. 我自己隱約就是喜歡那個樹影. 所以沒有排斥而接受了.

所以. 其實我一直都嚮往空間和諧的氣氛. 有樹的景色. 那個fu
只是以前不知道fu的理由
現在知道

-

4. 一些過去所拍的. 後來留下來的少數滿意作品裡. 或多或少都與這個空間和諧的主題呼應

這張風車就是我自己07年最滿意的作品之一
被我拿來印了又印
到處送朋友

081122-04

那天天氣非常好. 我是專程到桃園濱海去拍風車沒錯
但其實當天的主要目的是拍晚霞

這張風車是剛抵達的時候. 路邊停下來順手拍的.

事後. 晚霞成了芭樂. 很少再提起
倒是這張風車越看越順眼. 過了兩年多. 還是看不厭
即使輸出裝裱掛起來天天看. 還是很耐看

這一張影像內容裡面沒有樹. 而且想也知道現場該是熱到爆才對.
但是整體的感覺卻很寧靜. 很舒服
沒有炙熱的感覺.

在不明白道理的時候. 它只是個fu.

若有似無. 不知fu在何處. 只好到處多拍. 看看能不能抓到一點fu

但. 隨著經驗和想法的累積.
那個fu的輪廓就會越來越清楚. 越來越明顯.

怎樣的照片是好的. 是我要的.
怎樣的照片是不好的. 我不要.
這fu好像就有一點樣子了

再更進一步. 想辦法讓自己的照片越拍越好.
如果拍下來. 自己知道回去也是刪掉的話. 乾脆就別拍了
如此命中率就越來越高
fu越來越明確

用眼睛觀察的比重越來越多. 手拿相機的時間越來越短.
相機只有確定要拍的時候. 才從包包拿出來

當fu變的越明顯.
構圖內什麼東西重要. 什麼會變成多餘. 就有辦法判斷出來

怎樣的對比是我要的. 怎樣的不是
強烈的對比是什麼感覺
柔和的對比是什麼感覺

怎樣的色彩是我要的. 怎樣的色彩不是. 就可以判斷出來. (這個色彩也包括黑白在內.)

藍色是什麼感覺
黃色是什麼感覺
紅色是什麼感覺
綠色是什麼感覺
黑或白. 是什麼感覺
決定色彩以後. 再決定色彩的強度. 也就是彩度(飽和度)要多少? 會有什麼感覺?

要求會越來越精細. 越來越嚴格

這個藏在內心的fu到底是什麼東西. 隨著自己看的越多. 拍的越多. 想的越多
它就越來越明顯

整個過程. 就是一種對自己內心的對話. 是重複不斷地 向內部了解自己.

越了解自己追求的是什麼fu. 影像的力量就越強. 內涵就越深.

-

5.
這張風車的fu後來被解析出來. 是因為我找到一位大師的著作參考.

這位大師是近代抽象畫的始祖. 表現主義的領導者 - 瓦西利. 康丁斯基

簡單的說. 康丁斯基的抽象畫. 目的在於去除所有事物的具像意義.
只用輪廓和色彩. 來表現他想表達的情緒(內在的需要性).

輪廓是有意義的. 色彩也是有意義的.
去除所有具像與現實的關聯. 就能只留下作者的意念. 作者的意念得以被突顯出來

他的目的就是要讓別人看不出來他在畫什麼東西
然後就知道他在畫什麼東西(爆

以下摘錄自"論藝術的精神性"部分內容

-

第一組對比色: 暖 - 寒
兩個運動:
a.水平的趨近觀眾. 或遠離觀眾
b.離心的. 或向心的

第二組對比色: 亮 - 暗
兩個運動:
a.衝突運動. 永遠衝突但仍有希望(生)(白) - 絕無衝突但沒有希望(死)(黑)
b.離心的. 或向心的. (如黃藍一般但比較僵硬)

如果將兩個相同的圓分別塗上黃和藍.
黃圓會傾向離心放射出光亮. 令人覺得刺眼
藍圓則產生向心運動 向蝸牛般不斷向內收去. 令人覺得陰沉

如果再加上明暗變化影響力更大. 當黃色越亮時. 它的效果越強(即加上白色)
當藍色越暗時其特性也更顯著(加上黑色)
而藍色是有深度感的色彩
遠離人們.
走向自己的中心

藍色的深度感傾向很大. 調子越深就越密.
內在作用更顯著

藍色越深. 越容易喚起人們一種遙遠的意向.

藍色是典型的天空色彩. 它有高度的穩定感.
可以深如黑色. 發出一股非塵世的憂鬱. 給人嚴肅的感覺.

即使將藍色加白還是帶有相同的特徵 - 遠離人們. 像淺藍的天空高高在上.

淺藍色類似笛聲. 深藍色像大提琴. 更深的藍就像低音提琴.
黃色比較尖銳. 但缺乏深厚度
藍色較鈍. 調子不容易升高.

-

6.
所以. 藍色. 本身就是一個寧靜的. 深沉的. 嚴肅的色彩
遠離觀者. 不對觀者形成壓迫

而正方形. 本身也是一個穩定的. 嚴肅的形狀

水平線. 本身就是極度穩定. 靜寂無聲的線條.

所以這張風車的影像力量. 主要就是來自藍天的藍色. 和哈蘇正方形構圖的組合
藍色的寧靜深沉. 被正方形再度加強
形成了這個fu

風車本身上下縱貫的線條. 則是相對水平線. 是動態的極致
豎立在藍色水平的大地上.
就有如平地一聲雷般的對比

如果配合風車的上下縱型. 用長方型的鋁框直幅裝裱它. 威力還會更強.

因為這張實在是很夠味
後來自己也裝裱了一份掛在房間裡
若遇到什麼不如意的事情. 就可以看一下這張風車. 冷靜一下 (爆

-

7.
一直很喜歡拍夕陽的剪影.
除了晚霞天空的色彩之外. 地面繁雜的景物. 在這個時刻可以全部化為抽象的輪廓
時間只有短短三十分鐘
很夢幻的存在

後來透過康丁斯基的抽象繪畫理論. 得以解析出這個fu.
它帶有一部分攝影的超真實具像特性. 又同時有一部分的抽象視覺特性存在

這張是07年年底拍的
底片是fortia SP. 所以天空的色彩變成紫色

081213-01

拍這張的動機其實跟4.那張綠燈是完全一樣的
晚霞很漂亮
所以我一邊騎車. 一邊觀察有沒有可用的地面景物剪影. 好加進構圖裡
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拍天空

騎到木柵路加油站這裡. 看到頭上的電線. 有藤蔓纏繞著
空中交錯的電線可以填滿構圖.
我覺得這些是不錯的元素
就把相機拿起來構圖

構圖的時候又注意到左下方有加油站的圓形招牌. 圓圓的很有趣. 看起來有個笑點(爆
所以就拍了這張

也是一樣. 這張當時就因為特別有fu. 所以一直保存了下來.
而這個fu現在就可以解析出來

-

多條平行的電線. 是線條的重複. 重複就會產生節奏性. (所以音樂用五線譜記譜是有意義的)

多組平行的線條互相交錯
就成了不同類型的節奏. 同時被演奏著
其中最主要. 最明顯的線條/節奏. 上面則纏繞著藤蔓. 藤蔓就像樂符

左下方加油站招牌的圓形. 是一個很明顯的點
是一個聲音
一個視覺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感覺上不可忽視的聲音

就類似定音鼓聲

加上紫紅色的色彩. 有個性. 有熱鬧的氣氛.
組合起來. 就類似一種交響樂.

-

8.
因為攝影的具像特性. 也因為我的構圖裡帶入了地面房屋的剪影.

這些房屋剪影提供足夠的視覺訊息
告訴觀者
"這是某個地方"

所以觀者看到這些剪影. 第一個動作. 通常就是去推想"這裡是哪裡?"

透過影像中的資訊線索. 去連結/搜尋自己的回憶
"這張照片是在哪裡拍的?"

如果那人是住文山區的話. 那可能很快就由那個加油站招牌. 認出來拍攝地點在哪裡

所以這些具像訊息. 會引導觀者做這樣的思考動作
注意力被轉移到"它在拍哪裡?"的時候
相對的
就減低了視覺上的影響力

我想透過影像傳達情緒的話. 效果就被降低.

但. 從另一個角度來想. 如果畫面抽象到只剩下我的情緒在裡面的話?
從畫面資訊裡. 觀者完全找不到訊息可以連結搜尋
那我的影像跟觀者的交集就很低
可能別人覺得根本看不懂. 就放棄閱讀這張影像了

所以. 留有一部分具像訊息. 讓觀者的記憶印象可以與影像產生交集
也是有意義的.

這也是羅蘭巴特在明室所提的
"此曾在"/"此即是"
的概念

攝影影像傳遞給觀者的震撼. 是因為來自與觀者回憶印象的連結
這是攝影本身獨有的特長.
因為它本身的具像超真實特性.

當初畫意主義的失敗. 是因為當時是想在攝影這個媒材上去完全模仿繪畫
現在. 在攝影裡. 我們不必也無法100%模仿繪畫.
抽象繪畫理論. 或其他的繪畫風格. 都可以提供攝影一個很好的養分.
正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對於植物一般

-

[080804b]

因為我常常堅持某些想法. 所以我的背負也比別人沉重.

快樂人的特色是. 他可以把討厭的事情 很輕易地放下.
討厭的事情不會一直去記著
很快就給他忘記

我承認. 我大概是辦不到那種境界.
我沒辦法把不合理的事情輕易地忘記.

換句話說. 我想追求的. 不是我自己一個人快樂就好.

我想追求的. 是我與週遭的和諧.
在我與旁人之間. 我總是想找尋和平共處的最佳解.

-

而我現在開始經營的攝影主題正是這個 - 人與環境的和諧.

但決定要拍這個的時候
我並沒有自我反省到前面那些東西.
但冥冥中不自覺地. 已經走在相同的方向上.

-

每天不斷用日記自我反思.
後來慢慢發現. 原來我以前所拍的其他所有題材. 風景. 街景. 街拍. 花草.
或多或少. 都與"空間的和諧"這個主題有關聯

攝影. 對我而言. 是一個不斷向自我內心探索的過程.

不斷地問自己
"我喜歡拍的東西是什麼?"
"是什麼在感動我?"
"為什麼它會感動我?"
"為什麼我會覺得它感動我?"
"為什麼我會覺得這個東西是美的?(而不是其他A或B或C?)"

這個問題不斷的深入之後. 所思考的問題就變成了

"我是什麼?"
"我為什麼會這麼想?"
"我內心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

-

事後回想起來. [空間的和諧]這個念頭. 並不是偶然的發想. 而是必然的結果

我想
這就是康丁斯基在書中不斷強調的. "內在的必然性"

-

2008 copyright by 文包. 本網頁所使用之文字與圖片皆屬原作者所有. 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