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葉數位影像工作室. ]

TOP / 服務內容 / 影像作品 / 技術文件

Page: [100817] 輸出裱褙心得 6-2 - 再改良的立體裱法A型

立體表法A型這種方式. 最早是09年1月的時候嘗試的
其實型式說穿了很簡單
將作品表貼在紙版上. 然後在紙版背後墊一塊展立版. 這樣就有立體效果

這是當初心得文件裡的sample試作品
當時的做法是
把邊條貼在作品底版上

為了與滿版立體表法作區隔. 這種做法先暫稱為立體表法A型

這個作法的缺點在於. 底版通常不會切得與鋁框尺寸完全一致
通常會小個1mm左右
壓克力和背版等等物件才比較容易置入

事實上鋁框從廠商那裡裁切的時候. 就會幫忙多加個1-2mm的阿縮比

所以裱褙件裝進去的時候. 不會那麼精準地位在正中央. 可能會左右移動個1mm
如果邊條是貼在裱褙件上. 就有可能會從框緣邊邊露出來
就不好看了

-

-

後來在"改良的滿版立體表法"
邊條則直接設置在鋁框框緣四周. 並直接以彈簧弓的力量固定
邊條不貼死
可以完全拆開取下

這個方式所設置的邊條就可以很理想地貼齊框緣
好處之一當然是可以完全拆開恢復原狀
不過這個拆開要再裝回去....
我自己是ok. 但如果要教別人怎麼裝回去就麻煩了 orz

也因為只用彈簧弓的壓力來固定邊條的關係. 邊條沒有其他的固定方式
所以如果相框本身受到衝擊或震動
還是有可能讓邊條移位

-

-

之前的立體表法. 我通常會在四周留一定的間隔. 作成類似bookmat 觀賞框的視覺效果
這做法姑且稱為立體表法A型

與滿版立體表法不同. 立體表法A型是有加墊塊的
滿版立體表法則是單純將作品表貼在底版上. 以邊條將壓克力和作品底版隔開
立體表法A型則如sample所示

但其實立體表法A型也可以製作成接近滿版的方式

這是我在展覽會場實際看到. 發現效果也不錯. 所以回來如法泡製 XD
這是這次製作的目標

其實這個做法已經作了一段時間. 只是一直沒有正式寫成心得文件記錄起來

照之前慣例先從輸出開始
這次用的圖是從網路上抓來的. 個人嗜好 XD
調整彩度

以曲線調整明暗對比和色彩平衡
主要是要讓暗部確實到位. 發揮紙材的黑度性能

這次使用的紙材是Museo silver rag
對應原廠profile
演色意涵選擇相對公制色度

驅動程式設定

用紙設定: Premium Luster photo paper
輸出品質: 1440x2880
勾選"高速"和"細緻品質"

輸出中

這次借用了一個比較大的場地
所以我是把3M 568背膠先貼到紙版上帶過去
把相片貼到紙版上. 再來裁切

桌子前面那個框是前一天試作的失敗品 orz 裱褙的部分不滿意. 不過鋁框的部分是ok的
所以這心得後面組立鋁框的部分其實是前一天的紀錄

568背膠需要刮版施力加壓. 來產生足夠的黏著力
刮版加壓之前先目視確認一下背膠有沒有夾到灰塵雜物
確認ok再施作

加壓貼好之後. 就沿著影像的四邊裁切下來

切好之後. 丈量目前作品版的實際長寬尺寸
裁切多少會吃一點邊. 實際尺寸要抓得很準

量好作品版的尺寸之後. 來裁切所需要的墊塊

目前這個墊塊的製作. 是以作品版的尺寸為基準上下左右各退縮15mm來算
這次的作品版尺寸是415x274mm
所以墊塊的尺寸就是385x244mm

這樣墊塊的邊緣離作品版邊緣就有15mm. 不會太長也不會短. 兼顧結構力和施作方便

使用老梗(Logan)牌的展立版裁切刀. 四邊裁切成45度斜邊
這樣切有兩個好處
一是可以加大墊塊和作品版接觸面積. 又不至於從作品正面會看到墊塊
二是如此便可以使用無酸紙膠帶來貼合作品版和墊塊

裱褙件部份全部做起來大約是這個樣子. 成三明治的結構
從前到後分別是作品版 - 墊塊 - 底版

與bookmat裱褙方式不同的是. 這個結構上有點類似工字樑. 所以它很能抵抗彎曲變形
這張照片裡面就很清楚顯示了這點結構上的優勢.
如果是bookmat裱褙. 單手拿單邊. 一定多少會彎曲

這種結構比較不會因受潮或外力而使作品版產生變形翹屈
只要貼合施作的時候. 物件都維持平整的話. 之後就可以維持很好的平整性

墊塊切好後. 就準備貼到作品版背後

作品版和墊塊之間的貼合. 原本我是用無酸白膠
無酸白膠的黏著性雖然很可靠
但就是完全固定貼死

後來墊塊改45度裁切之後. 現在也可以用無酸紙膠帶來貼合

用無酸紙膠帶貼合的好處是
如果作品版以後還要取下的話. 只要沿墊塊四邊用美工刀把膠帶切開就可以了

貼合的時候. 維持墊塊與作品版的平整性很重要
所以最好上面壓個什麼東西
再來貼膠帶

跟之前bookmat裱褙裡使用紙膠帶的方式相同
大致貼到定位後
用刷子迅速刷上一層水. 然後立刻用衛生紙擦乾並同時加壓貼平
這樣紙膠帶就可以很理想地完全貼平在目標物上

作品版和墊塊貼好之後
接下來就是要把前者貼到底版上

底版的尺寸就是鋁框的尺寸. 必須要以鋁框實際的尺寸為準
這次鋁框的實際尺寸是445x308mm
而作品版的實際尺寸是415x274mm

所以計算一下貼合的位置. 作品版左右距離底板邊緣15mm. 上下距離底板邊緣17mm
這直接關係到最終作品版與四週鋁框的視覺間距
必須作到分毫不差

對好位置. 在底版上用鉛筆輕輕畫上定位點(貼好後可以擦掉)

準備無酸白膠
使用Gluefast的無酸白膠.
自從立體表法A型改用無酸白膠之後. 白膠消耗量頗大
所以現在改買一公升裝的. 然後把要用的量分裝到小罐裡
會再加一些水來拌合. 以增加流動性

在墊塊背面刷上無酸白膠
動作要快
因為白膠中的水分會慢慢滲入展立版的紙材結構內
這會使展立版稍稍彎曲變形

而且這無酸白膠其實乾固的速度很快
所以要快一點

這裡是最重要的一步 > 對齊底版. 貼合

膠面接觸之後. 大概僅有1分鐘的時間可以微調
白膠接觸後只要稍微乾固. 因為面積很大的關係. 就很難再沿著平面拖動物件了
這裡沒貼好就得全部重來

剛剛提到上了白膠. 白膠中的水分會使展立版墊塊彎曲
但這彎曲沒有關係
等白膠完全乾固的這段時間. 就拿東西壓在上面就可以了

都ok之後. 就用橡皮擦擦掉底版上的定位點

到這邊裱褙件的部分就作完了

-

-

接下來組立鋁框的部分
先切邊條
邊條設定在9mm高度. 每條都切9mm寬

壓克力用穩潔擦一遍. 以去除靜電

先把鋁框左右下三邊組起來

這是目前使用來固定邊條的玩意
3M無酸雙面膠帶

它是切成一塊塊的排在離型紙上. 一塊就大約1cm見方

使用它來固定邊條的做法. 是基於之前滿版立體表法的做法而來
之前我是直接利用彈簧弓的力量來固定邊條
但如果相框本身受到震動衝擊. 邊條還是有可能移位

所以在邊條受彈簧弓作用力的側向. 再加上雙面膠的固定. 就能改善這問題

並不是整條邊條都貼膠
只有兩端和中央貼
這樣如果事後要拆開取下. 只要用除膠劑把局部殘膠擦乾淨即可

把邊條放在鋁框裡. 丈量所需要的確實長度

然後裁切

在邊條的兩端和中央貼上3M無酸膠帶各一塊

然後把邊條貼到鋁框裡
前面要隔著壓克力. 以預留壓克力的位置

然後把壓克力放回鋁框上. 繼續處理另外三邊的邊條
一樣貼上雙面膠

然後把邊條貼到鋁框裡. 前面就隔著壓克力

貼上左右兩側的邊條

左右下三側的邊條都設置完成後
就可以放入裱褙件
還有展立版背版

最後封框. 把上側的鋁條裝上

不過要讓壓克力可以乖乖地剛好進入邊條前方預留的空位上. 需要一些小眉角技巧
其中一個方式是輕輕搖晃鋁框. 晃一晃通常就會卡進去了

順利封框之後. 就鎖上螺絲

四周加上彈簧弓
每一邊至少要放頭尾兩枚彈簧弓

事實上主要固定邊條的力量還是來自彈簧弓
所以彈簧弓放置的要領
就跟之前滿版立體表法相同

加上耳朵

拉上框繩

拉框繩的方式也稍微改良了一些
沒有綁活結的一端
是穿成類似一般DC手腕帶的方式

同一條框繩. 用這個方式來穿. 會和鋁框耳朵產生兩個接觸點
能夠分散提掛的重量
相對框繩本身受力所產生的變形量也會減少

所以用這種方式穿起來的框繩. 比較不會因為掛久了就鬆掉
這是這個小改變特別的地方

-

-

全部作好的樣子

掛在牆上的樣子

這種立體表法的作工關鍵之一. 在於四周邊條接頭的縫隙大小
以個人標準要能做到看起來沒有明顯的縫隙
才算是合格

這是之前第一次把立體表法A型製作成接近滿版的實驗結果 雖然是第一次 除了鋁框和作品比例上的些微差異之外 效果已經相當ok了

這個則是幫一位朋友製作的表框
內容是南天書局所特別出版的日治時代台南古地圖. 金子常光手繪. 很有味道
而且南天書局為了印這個. 還特地從日本進口版畫藝術紙
我還未曾見過有人用這麼好的紙材來印刷東西

以上是個人在立體表法A型目前的製作流程

-

2008 copyright by 文包. 本網頁所使用之文字與圖片皆屬原作者所有. 請勿任意轉載.